重新定义“Ultra”的小米,更可贵的是不忘初心
对于小米而言," Ultra "意味着什么?众所周知,对于最近这几年的手机市场而言," Ultra "已经取代了" Pro+ "、成为各家超大杯机型的代名词。
但很多人可能都已经不记得,最早将" Ultra "引入手机领域的品牌实际上就是小米。早在 2020 年,小米方面发布十周年机型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时,它那时的英文名就已经是" Mi 10 Ultra "了。
在此之后,当其他友商还在单纯基于" Pro "机型加一点点配置做" Pro+ "时,小米就早早成为了第一家给" Ultra "做完全不同产品设计、使其真正配得上"年度旗舰"之名的品牌。
最" Ultra "的小米手机,比以往"更徕卡"
是的,我们三易生活之所以要格外强调小米对于" Ultra "的重视,一是因为这其中确实有着历史因素,另一方面是因为纵观今晚的这场发布会大家就不难发现,他们再一次强调了" Ultra "之于一般高端机、旗舰机的差异,誓要让"小米的 Ultra 之后,其他家都不再(够)Ultra "。
小米为什么会这么说?首先,他们当然还是选择了用配置来说话。可以看到,论性能,小米 15 Ultra 有骁龙 8 至尊版、有行业首创的双路翼形环形冷泵,还有目前同级容量最大的 6000mAh 金沙江电池。
论影像,小米 15 Ultra 具备 14mm 超广角 +23mm 主摄 +70mm 中焦 +100mm 潜望式长焦四枚后置摄像头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超广角传感器升级为支持全像素对焦和 DVTG 的三星 JN5 方案,感光能力远超之前的 IMX858。与此同时,小米更是已经放出"狠话",声称它将会是 2025 年顶级影像旗舰里独一无二同时具备 1 英寸广角 +2 亿像素超长焦的机型,远比后续才会亮相的友商旗舰更"堆料"。
在更为细节的地方,小米 15 Ultra 还带来了行业首创的"徕卡超纯光学"用料,其中包括超低反镜头盖板玻璃、全新的金字塔镀膜等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它的街拍界面源自与徕卡合作带来的全新设计,能带来几乎与徕卡相机相同的交互方式。
如果再配合源自徕卡 M 系机型设计的新款影像套件,那么小米 15 Ultra 还能提供目前行业里其他产品难以企及的手动快门、曝光补偿、变焦控制。甚至就连它的快门按钮本身,也采用了与徕卡 M 系相机完全相同的可替换螺纹设计。是的,理论上真的可以从徕卡相机上拆一个快门钮,装到小米 15 Ultra 的拍照手柄上去。
最快的小米汽车,除了运动还要做"新豪车"
当然,除了小米 15 Ultra 之外,大家都知道今天发布的另一款重磅新品,是同为" Ultra "的小米 SU7 Ultra。
作为小米旗下到目前为止性能最高的车型,SU7 Ultra 搭载两台 V8s 电机以及一台 V6s 电机,综合功率高达 1548 马力,百公里加速仅需 1.98 秒,最高车速可达 359 公里 / 小时。
于此同时,SU7 Ultra 还配备了同级最大的赛级碳陶瓷制动盘,可选 21 英寸 U 型锻造轮毂,同时也理所当然地匹配了赛道级的倍耐力 P ZERO 轮胎。
在此基础上,来自宁德时代的赛道专用高功率电池包,既保障了 SU7 Ultra 在高功率加速时的供能稳定性,同时 93.7KWh 的容量也为 SU7 Ultra 带来了最高 630KM 的续航能力,让这款"国民旗舰跑车"在日常的实用性上也没有做出妥协。
是的,既要跑得快,又要坐得舒适、用得智能,这种"既要又要"的特质,可以说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一众高端产品的共同特征。在动力方面,SU7 Ultra 显然已经做到了目前国内量产旗舰车型里的顶尖水准。除此之外,如何在一款"性能赛道车"上保证足够高端的造型设计、乘坐感受和智驾体验,似乎才更能体现小米对于高端市场的洞察。
从结论来说,可以看到 SU7 Ultra 新的大型前铲、碳纤维材质的车顶、巨大的尾翼,以及主动式的底部扩散器。于此同时,SU7 Ultra 这些新的外观件基本都采用了车身同色设计,而并不像市面上大多数"赛级性能车"那样,装上一大堆赤裸裸与车身线条完全不搭的碳纤维改件。
此外在车身内部,SU7 Ultra 依然保留了极简主义的座舱设计,带有磁吸扩展的大屏中控,而既兼顾减重,又加入了 8 区气动按摩功能的碳纤维骨架座椅,可以说很是好地体现了 SU7 Ultra 既要极致运动、又要做"新豪车"的产品定位。
小米"冲高"成果初现,但实诚的定价更为可贵
其实纵观今晚的整场发布会、无论小米 15 Ultra、小米 SU7 Ultra,还是一系列数码和大家电产品,都能很明显感觉到小米继续"冲高"的意图。
但是与以往小米单纯靠"堆料"来征服市场的思路相比,在今天的这些" Ultra "上,可以明显地看到如今的小米变得更"懂人心"、更重视一些细节所带来的满足感。比如小米 15 Ultra 的三颗自研信号增强芯片,比如小米 SU7 Ultra 上更高级的音响、可调节色温的化妆镜补光灯等等。
可以说,小米开始重视这些细节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"不愁卖",有了足够稳定的市场表现去"兜底"。但也正因如此,当小米已经站稳第一梯队,却依然还要在小米 15 Ultra、在小米 SU7 Ultra,乃至今天发布的更多产品上去强调"不涨价"、强调比友商更良心的定价策略时,便又不得不令人感叹,哪怕是已经收获了阶段性"冲高"成果的小米,依然没有因此"得意忘形",依旧保持着科技平权的初心。